【摘要】:我国本土电力能源
,是电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能源和分析了电力能源流动趋势。对加快发展核电和气电,减少电力能源流动,优化利用能源资源,以及能源通道建设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电力能源;电网;社会建设
现代社会中,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不仅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物种灭绝频繁、气候灾难频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问题对全球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以资源密集投入和消耗、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效率至上为原则的传统产业体系必将向更节约、更高效、更清洁、更惠民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快而不优”,规模“大而不强”。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在世界能源竞争环境中呈现出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以及低端市场的“五低”特点,并依靠这“五低”创造了经济增长的辉煌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四高”代价。从国内外现状以及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考虑,转变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已是我国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使命。
如今电能建设,似乎已被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电源建设远远甩在了后面。智能电网的提出,表面看在实现与国际“接轨”,实际上更是国内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的并网需求倒逼所致。
粗略计算,2020年全国风电发电比例将达到8%-9%,西北等局部地区将接近20%。由于电网建设以及其他调峰电源建设严重滞后,相当比例已装配运行的风电机组在白白空转,风电并网、风电调度成为横在风电发展路上的两大“绊脚石”。而风电特有的来风时间不确定、电能质量不确定等特性必将使电网承受极大的冲击。
国家电网有关人士举例说,目前,中国电网建设水平远远不能与风电装机增长速度相匹配。就好比一碗水泼进另一碗水,必然导致第二只碗里的水溢出来,但如果一碗水泼进一个游泳池,水就不会溢出。简而言之,若想顺利“接纳”风电,电网需要大力扩容,同时还需要完成电网的智能化,以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要求。
除了容量够大的强有力电网之后,还需要足够量的其他调峰电源,以保证风电在接入和切出的时候不会威胁到电网的稳定运行。
然而,在国内该问题的解决面临着技术层面以及政策层面的双重阻碍。我们看到国外的风电基本都属于分布式,风电机组容量较小,能够做到就地消化,避免长途输送。而在中国,就地消化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能源分布西多东少而电网布局东强西弱的现状,决定了新能源发电必然要走长距离输送、大容量输送这座“独木桥”。
国外对于风电并网发电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并强制执行,但在中国,尽管目前也有风电并网技术标准,但为了促进风电发展,并未强制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网对于新能源的接入“不买账”。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亟待建立并完善科学的风电入网标准,另一方面,国内的区域电网之间需要实现无障碍互联。
然而,即便是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实现调峰还是棘手的问题。中国电力科学院有关专家介绍说,由于中国现行标准没有要求现有运行风电机组参与系统频率调整,为保证电网频率维持稳定,在风电大规模接入“发力”的时候,其他传统电源的“出力”需要相应降低,因此需要与风电大致比例的其他电源紧随风电的“节拍”参与电网调频,以保证电网稳定运行。
此外,中国的传统能源以火电为主,水电比例较低,快速调节机组少且运行制约因素多,难以为风电大规模接入提供“后备军”支持。不难想像,未来需要大力配套建设相应容量的调峰电源,以“备战”风电集中接入。
科学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必须确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从要素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能源产品向能源战略转变。充分发挥电力在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支撑作用,是一个涵盖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新体制、新模式的“五新工程”。
一、开发新产品。大力开发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潮汐能发电等
型能源产品,加大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比例,与传统高容量高参数发电、高电压远距离输电为特征的集中式电力生产模式相协调,既能够提高清洁能源生产比例,又不断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二、设计新业务。围绕完善电力产业综合服务功能,支撑现代化大能源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电力与能源物流、电力与能源金融服务、电力与能源贸易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根据节能减排的需求,开发终端节电与节能服务、终端电力与能源交易服务等新兴业务,并以其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
三、研发新技术。研发新技术,包括电力生产技术、加工制造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以其支撑电力与能源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贸易、节能、循环利用等相关产业的有机运转。
四、推行新体制。在传统电源电网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需求侧资源的价值和需求侧响应的积极作用,形成符合我国资源特点的供需两侧综合资源规划方法,推行电力综合资源规划新体制。
五、构建新模式。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应着力实现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良性互动,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协调一致的生态能源产业模式。
通过上述能源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大胆突破,将有利于促进电力产业与其他能源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大电力、大能源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衍生新兴业务、延伸综合能源产业链,发挥电力产业在能源经济、社会经济、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 西安云涛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太白南路 电话:029-88851308 传真:029-88851308 邮编:710000 Email:ytep6688@126.com 备案号:陕ICP备17013386号 |